2020年3月17日 星期二

防詐偽AI 揪出寄生詐騙犯


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3/18 第47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防詐偽AI 揪出寄生詐騙犯
AI隱身幕後 媒體娛樂業雙贏或雙輸?
 
防詐偽AI 揪出寄生詐騙犯
文/蘇芩慧 攝影/謝美姿
2018年8月,遠傳電信突然接到刑事警察局來電指出,許多海外詐騙,都是由遠傳易付卡撥出,發話地點不是在台灣,反而是在一海之隔的廈門。遠傳得知後,非常重視這個問題,經調查後發現原來都是貼心服務做得太好惹的禍,當時為了讓金門當地漁民出海捕魚也能使用手機,所以將基地台涵蓋範圍擴大,沒想到這樣的善意卻被有心人士利用,透過外溢至廈門的訊號,撥打電話進行詐騙。

而為了不讓好心變壞事,遠傳隨即派出工程團隊至金門調整基地台,同時搭船測試訊號強度,將外溢的部分內縮,在服務漁民與避免淪為詐欺工具間取得平衡。短短一周內就將詐騙電話數目下降近4成。而這是遠傳電信運用AI防詐騙成功其中一個故事!

大數據輔助 定位電話詐騙特徵

實際上,「詐騙電話本身就是詐騙犯罪行為的最早的一個特徵,在民眾還沒有受騙付錢之前,電信業者可以提早辨識出詐騙行為,就可以進行有效預防。」遠傳網路暨技術群資深協理盧祖耀表示,對於電信業來說,導入大數據(Big Data)及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重心不是事後處理,而是事前預測並且防堵。

因此,遠傳以此為契機,協助政府處理治安漏洞後,接著使用大數據、AI,將電話詐騙預防工作做得更深入。「其實遠傳早就有建置了防範電信詐騙的基礎建設,後續要藉由AI防堵詐騙,只要把關鍵特徵設定清楚,給AI一個合適的演算法,即可進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盧祖耀笑著表示,當時前後只花一個月便順利找出電話詐騙數十個特徵,依此進行過濾後,便成功讓詐騙電話減少近9成,這就是AI強大的地方。

如何過濾出詐騙特徵呢?盧祖耀指出,這些撥打詐騙電話的人,跟一般人通話行為很不一樣。例如:很少人會在短短20分鐘內打出大量電話給不同人、而且平均通話時間很短。遠傳先將幾百萬人的通聯紀錄(Call Detail Record, CDR)去識別化後進行分析,以機器學習的方式給機器一個區間資料,再告訴它曾發生過的詐騙電話通聯特徵為何,利用演算法計算,未來即可透過這樣算出來的結果,掌握哪通電話屬於詐騙電話,精準度超過99%。

對於遠傳來說,「去識別化」是非常重要的動作,因為個資是目前大眾非常重視的領域。「除非有公權力介入,我們才會提供個資給公部門使用,但一定要有正式的公文往返,絕不能輕易外洩客戶資料。所以在進行資料分析時,我們一定會先把幾個關鍵可識別個人的資料遮擋住再作分析,電信業者會非常小心注意這個領域。」盧祖耀特別針對個資問題強調。

透過AI找出詐騙電話的模式,揪出是誰在進行犯罪行為,除了可以立即斷話,避免對方持續透過電信服務來詐騙,遠傳也跟刑事警察局合作,提供這些門號給警方,並因為這樣的「打詐」行動,獲得刑事警察局頒獎表揚。「當時刑警局聯絡我們,是發現遠傳因為服務太好,在金門被使用來詐騙的案例最多。但經過這次的打詐專案,除去溢波現象、並用AI技術發展出演算法後,從政府反詐騙的專線165申訴案件下降,可明顯看出成效顯著,遠傳被用於詐騙電話的比例反而成為最低。」但盧祖耀不諱言,防堵詐騙是永不止息的攻防戰,今天這個方法被防堵,隔天歹徒可能就會再找其他方法下手。

防詐偽AI 同步守護防盜刷

遠傳在進行防詐騙的大數據分析時,有沒有搭上現在最時興的類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 NN)的技術?盧祖耀談到,機器學習已經發展很長一段時間,並不一定要用到很先進的演算法即可滿足需求,如果已經確定想要尋找的目標,用傳統以特徵工程為主的機器學習演算法去做,不用很大的計算機能量,在很短的時間就可得出結果。「如果要做影片、照片等影像類的識別,傳統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可能跟不上,這時便要用圖形處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GPU)技術來做,需要使用較多的電腦資源加上類神經網路演算法來作運算。而針對詐騙電話行為預測來說,只要特徵明顯、大數據整理好、資料分門別類儲存到位,用傳統的機器學習就可以做。」盧祖耀認為,每一種狀況的解決方法多元,其適用的演算法並非千篇一律。

這些防詐騙的應用並非空中樓閣,盧祖耀表示,遠傳已經有了扎實的基礎建設,「這些都是苦功夫,而我們已經花了5年的時間準備。由於遠傳在大數據、機器學習領域扎根厚實,別人在5、6年前提到大數據時,我們就檢視過自己網路架構不足的地方、補足完整蒐集資料的面向,隨後再發展各種不同類型的機器學習演算法來處理這些資料。」他認為當時的防詐專案就是一次練兵,將原先架好的基礎建設作應用,出手幫助政府與社會就水到渠成,同時也才能在1個月之內完成不可能任務。

「就跟防止詐騙電話一樣,這項技術也可以運用於防止信用卡盜刷。」盧祖耀表示可以先進行大數據統計,看看在實體場景或虛擬空間裡進行信用卡盜刷的行為有什麼徵兆,「實體信用卡防詐騙大家很早以前就開始做了,例如:這個人沒有出國,卻有一筆國外刷卡的消費。所以現在我們便可以拿這類型的資料,針對它盜刷前的行為進行分析,看對方在盜刷之前看了哪些網頁,或是使用哪些詐騙性質、假冒大公司的釣魚網站。」盧祖耀表示藉由這些資料,希望可以在前端就擋掉這些釣魚網站,讓消費者不要碰到。

完成階段性的防詐偽AI開發後,遠傳同步申請專利,但尚未擴大商業化,目前只停留在內用階段,盧祖耀坦言若要商業化必須考量的點就更多了,「畢竟牽涉到大量資料,有些敏感,如果要銷售防詐偽AI也得先釐清個資權益。隨著全世界持續走向數位化,在資訊虛實整合上,法令需要有更積極的配套方案。」

虛實使用者足跡 強力化解交通危機

盧祖耀表示,開發出應用方法之後,遠傳也迎來各式各樣的運用可能性,目前從虛實領域,導入2大面向資料。首先,實體軌跡(Physical Footprint),記錄一般消費者早上起床到公司,中午吃飯,晚上到健身房的路徑;其次是上網軌跡(Digital Footprint),分析上網時間、使用何種類型的APP等。

「最有感的應該就是交通吧 !」盧祖耀笑著解釋,公部門和遠傳合作就是透過實體軌跡技術,希望了解某些特定行政區的道路交通流量,試圖解決上班時間壅塞的情況。「我們一樣採取去識別化資訊,觀察從早上6點到10點間,用戶上班通勤的狀況,例如:他們怎麼抵達此行政區?經過資料分析後,便可看出連外要道的使用情況,透過這樣的實體軌跡列出報告,建議公部門在交通尖峰的時段,有哪些較好的路徑選擇。這些除了對消費者有幫助,也有益於政府未來進行交通與都市規劃,例如:依據用戶行為分配交警的熱時熱區;增加新道路或捷運路線等。」

從電信業者角度來看,使用者足跡最終是要提供更好的服務。「一來是可透過消費者的實體軌跡,看到哪些地理小區域較多人使用,有可能導致基地台容量不足等問題,進而分析出需要加強的基地台,以提昇客戶滿意度;而上網軌跡則是觀察消費者上網的傾向,進一步幫助電信業者進行成本控管。」盧祖耀以看影片為例,「現在大多數人的消遣都是透過手機看影片,透過上網軌跡可以得知最大宗的是Youtube,但假如觀看的內容都架設在國外,影片傳輸的路徑就很長,必須從國外傳輸回來,效能以及速率絕對讓客戶不滿意,更別提我們還得花很多成本去投資傳輸資料的頻寬,非常不划算。所以,當遠傳透過上網軌跡,知道使用者的喜好後,就可以提早跟內容網站業者合作希望可以將內容存放於台灣,不只可以省下傳輸成本,用戶體驗也會大幅改進。」

迎戰5G挑戰 5年佈局當後盾

其實這些應用已經超越單純的商業考量,盧祖耀認為反而更像是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無論是協助防止線上線下的詐騙、改善用戶體驗、協助政府施政,重點都在於讓用戶擁有安全、便利的生活環境。對於遠傳來說,有點類似默默存在於生活中「守護天使」概念,如果透過這些努力能帶給消費者安全感,讓他們不受到侵擾與威脅,那麼長久下來也會成為電信業者的競爭優勢。」

隨著5G將在下半年上線,也是讓更多資訊有效運用的關鍵,在這個轉化過程中,屆時不論在實體或者虛擬世界,將有更多不安全的行為出現。但盧祖耀極有信心地表示,這5年來已經搶先佈局在大數據、機器學習與AI上,再加上與刑事警察局的合作,讓遠傳更加下定決心協力預防犯罪發生,在未來5G環境的加持下,相信能有更亮眼的預防犯罪應用誕生。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0年3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AI隱身幕後 媒體娛樂業雙贏或雙輸?
文/胡林圖片/達志影像,Gettyimages
德國線上統計網站Statista指出,在2025年以前,全球AI軟體市場預計將由2018年的95億美元成長至1,186億美元,7年內成長超過12倍,凸顯AI的快速成長與普及程度,同時AI在媒體與娛樂產業,扮演日益吃重的角色。另外,PwC提出的「全球娛樂及媒體展望報告」(Global Entertainment & Media Outlook)指出,美國的娛樂和媒體業規模預計在2021年前達到7,59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3.6%。從過去的《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系列、《機械公敵》( I, Robot)、《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Avenger: Age of Ultron)到《西方極樂園》(Westworld),這些探討AI的科幻電影或影集大受歡迎,可以得知AI早已在娛樂業占有一席之地。如今,AI更進一步應用於電影創作。

在媒體和娛樂業,AI正逐漸改變觀眾對電視節目、電影、運動視訊的體驗方式。媒體專業人士已意識到,AI能將重複性工作加以自動化,進而提高生產力,透過以AI為主的自動化,可以幫助內容創作者和演員把更多時間與精力花在製作更加引人入勝的內容。AI對媒體與娛樂的影響可應用於以下4方向:

1. 10倍行銷與廣告

在媒體與娛樂業,AI將用於設計、電影宣傳以及廣告等行銷,而智慧演算法將能夠提供最佳的行銷和廣告解決方案。在AI的協助下,透過預測分析使所有行銷流程加快好幾倍。例如:以AI為主的繪圖工具「魯班」(Luban)由阿里巴巴自主研發,能使行銷流程加快10倍以上,同時創造視覺設計的速度比人類快上數百倍,每秒鐘可以生產8,000個廣告橫幅,在越來越龐大的雙11購物狂潮中發揮極大效能。

除了靜態影像,AI對於動態影音的協助也不遑多讓。IBM利用AI製做了恐怖電影《魔詭》(Morgan)預告片,為了透過預告片來呈現電影的精彩片段,研究團隊餵給超級電腦「華生」(Watson)100部經典恐怖電影的預告片,以了解需整合的音效、場景和情感。這位「AI剪接師」檢視了音樂、某些場景中的情緒(由人的臉部表情、色調等得知),以及電影預告片中場景的傳統順序和組成,在短短24小時內製作出這部6分鐘預告片。相較之下,即使是透過專業團隊剪輯,依舊需要耗費10至30天時間,大幅節省了人力與時間的成本。由此可知,AI驅動的行銷平台可以處理受眾群體定位、形成活動策略,並且建立有效的客戶解決方案。

2. 用戶體驗個人化

在講究用戶體驗的今日,用戶體驗個人化是非常重要的業務,換言之,娛樂供應商會根據用戶活動和網站行為所獲得的數據,運用AI應用程式提供個人化內容。網飛(Netflix)最重要的商業模式之一是預測用戶的偏好與潛在選擇,這要歸功於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深度學習演算法,協助找出用戶的選擇及偏好,然後提供內容建議。除此之外,位於美國的IRIS. TV也是如此,其主要根據過去的搜尋與觀看紀錄,協助找到用戶偏好及配對合適內容,同步改善用戶與數位內容的互動。AI先進的分析功能可以直接影響產品或服務的行銷策略,同時幫助確認用戶最能接受的內容,進而有助於確定哪種類型的內容可以提高公司的獲利。因此,AI能依據客戶的體驗來確認和建立商業計畫,進而帶動營收。

除此之外,PwC報告表示,「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預計將成為娛樂和媒體領域成長最快的一環,評估3年內美國VR內容營收將增至 50億美元。AI的導入則有錦上添花的效果,可以協助製作AR / VR互動式內容,媒體製作公司只要透過一副眼鏡就能呈現令人嘆為觀止的場景,提昇用戶體驗。AI打造真人秀、美食節目和現場活動的VR內容絕對會吸引用戶注意。值得一提的是,觀看具有真實效果的電影和運動比賽不再只是夢想,而是逐漸在發生的現在進行式。

3. 即時串流找出喜好

線上影音平台已經充斥現代人的生活,取得內容的管道非常多,可以取得的內容更多,但對於訂閱多個頻道的觀眾來說,還有一個大難題,就是「要看什麼」節目。好消息是隨著深度學習以及認知AI的開發,可以從上下文的線索與對話中學習,協助觀眾找出想要觀看的內容。例如:今天想放鬆一點消磨時光,但卻沒有特別限定影片類別,只要輸入關鍵字「有趣的電影」,此時感知機器人將會重新造訪許多各式各樣被歸類為有趣的電影,從輕度幽默到開懷大笑、從鬧劇和浪漫喜劇到微妙的黑色喜劇和政治諷刺劇,這時候就可以仔細閱讀這些廣泛的選擇,並確定當下最適合的內容。AI驅動的解決方案還能協助智慧資料串流傳遞即時數據,有助於即時客製化與傳輸內容,透過目標式廣告的插入也可協助改善消費者體驗與提昇廣告銷售。

串流影音在所有流通的資料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預計到了2022年,視訊將占所有網際網路流量的82%,其中,AI提供有效方法編碼、配送和組織資料,有望在串流產業扮演重要角色。

4. 粉絲版聊天機器人

聊天機器人(ChatBot)不僅可以用於客服,現在更可用於媒體和娛樂。聊天機器人提供媒體和娛樂產業各種價值,幫忙改善娛樂體驗、使企業及其觀眾進行更廣泛交流,以及輕鬆的瀏覽。

聊天機器人還可以應用於書籍、電影、藝術家和電視節目的促銷活動。事實上,聊天機器人在媒體與娛樂業的潛力非常巨大。例如:聊天機器人可以使用戶與自己喜歡的角色或名人交談。這種經驗將強化粉絲與角色或電影明星之間的聯繫,並增加參與度,如同優秀的圖書館員一樣,不僅可以幫忙找到書籍,更可以增加黏著度。

根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預測,在2020年就約有80%的企業會使用聊天機器人,而媒體和娛樂業的聊天機器人能了解用戶的行為,並據此發送新聞、天氣警報,以及為電影、節目和活動更新提供建議。

毫無疑問,AI在改善娛樂業的流程與效率扮演要角。根據研究,到2025年,媒體和娛樂業在AI的支出,將從2019年的3.29億美元增加到18.6億美元。將AI整合進入媒體領域或其他商業中,已不再是一個挑戰,業者需要的只是僱用AI分析人員。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0年3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