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一年半,台灣抗疫重點放在「封鎖」和「管制」。接著,疫苗問世,世人又希望藉由高疫苗施打率產生「群體免疫」,將新冠肺炎流感化,降低致死率。但,從目前全球的疫苗接種進度,以及各國接種意願低於六成的情勢看來,不但「群體免疫」遙不可及,病毒持續變異,更將持續挑戰各國抗疫防線。 新冠元年防疫有成的台灣,因為購買疫苗卡關,防疫工程倍受衝擊,加以長時間「零確診」,讓台灣人鬆懈了戒備。這次,除了以「全島一命」的信念,全民通力守住疫情外,最該做的,就是盤點台灣的防疫戰備,並將所有的抗疫進度迎頭趕上,這包括疫苗採購、研發和施打的進度;封城的兵棋推演;醫療量能的準備,以及疫後的全方位的復建工程…… 為此,《遠見雜誌》援引專家意見、全面性地蒐集台灣的防疫資源、借鏡國外的經驗,甚至獨家訪問了爆發院內感染的亞東醫院,擷取經驗,因為,台灣的抗疫之路,拚的不僅是解除三級,更是一場多維度的持久戰!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