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爭奪股王寶座失利,到如今接連被信驊、力旺超車,掉出台股股價前3大排行榜, 外界議論大立光出了什麼問題。從執行長林恩平法說會的回應,能如何解讀公司當前的困境? 一家把技術做到世界第一的公司,為什麼會愈來愈不賺錢?這家公司,是台股前「股王」、最高紀錄一年能賺21個股本的大立光。 10月7日,大立光公告第3季財報,單季毛利率跌破60%,創近5年新低。這個狀況,逼得被稱為「省話一哥」的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居然在當天法說會現場,為法人說起「故事」,有別過去回答問題,往往3句話不到就結束。 曾經,大立光靠著獨霸全球的塑膠鏡片技術,被蘋果、華為追捧,指定它供應高階手機鏡頭。5年前,蘋果第1支雙鏡頭手機iPhone 7上市,帶動獨家供應雙鏡頭的大立光,毛利率逼近70%,股價更一路暴衝到隔年,創下6075元的台股新天價。 然而,去年第2季至年底,它的業績卻罕見呈現連續下滑;今年前3季,更繳出累計營收年減17%、獲利年減23%的「雙衰退」,以往傲視群雄的股價,也從5千元跌到一度不到2千元,接連讓出股王、股后的寶座。 一代股王怎麼了?林恩平在法說會自述的這段故事,說明了一切。故事大意是這樣的:4年前,大立光為蘋果獨家設計一款鏡頭後,擅長扶植第2家供應商、藉此讓供應商彼此「殺價」的蘋果,發現市場上居然沒有第2家業者能夠生產同款鏡頭,於是,蘋果索性連續兩年,放緩自家鏡頭的升級,企圖用時間換取空間,以便讓其他的鏡頭廠,能快步趕上大立光的技術。「想不到,我們的對手還是做不出來!」林恩平說。 擇善固執 業界無人能敵 卻也使風險過度集中 意想不到的是,蘋果卻再祭出另一道殺手鐧。「2019年,蘋果把光學設計收回去自己做!」海通證券電子研究主管蒲得宇透露,當年蘋果為了制衡大立光,後來更進一步從大立光手中收回鏡頭的設計權,並繼續降低鏡頭規格。 當時,還發生另一件事情。長年與蘋果在高階手機互別苗頭的華為,遭美國政府制裁,嚴重影響銷售量,讓一路被華為步步進逼的蘋果,瞬間少了非得提升手機鏡頭的壓力,對大立光的高階鏡頭就更無需求。「今年他們又特地放了一個更大的規格,這次,對手就順利量產了。」林恩平說。 這凸顯了大立光第一個困局。亦即,這家專攻高階鏡頭的公司,過去兩年卻面臨到客戶因為各種不同的動機,不再無止境追求鏡頭的升級,因此放緩對高階鏡頭的需求,導致一路乘著高階鏡頭翅膀成長的它,失去了一部重要引擎。 以往看似擇善固執的藍海策略,如今看來,卻落得「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風險,為了挽救公司業績,林恩平也在今年的第一場法說會宣布,「中階機種只要價格合理,也不排斥接。」被解讀為對過往策略的某種「懺悔」。 大立光類似的風險,還不只一個。長年單押「手機」這個市場,就是它的第2個困局。但,為何長年被市場、甚至競爭對手寄予厚望的汽車市場,大立光就是看不上眼呢? 林恩平曾多次指出,車用鏡頭必須耐高溫,用玻璃鏡頭較適合,不適合大立光擅長的塑膠鏡片;同時,車用鏡頭的規格普遍不如手機鏡頭,毛利率也低不少,導致他長年面對法人詢問,都說車用鏡頭「不是大立光主力」、「不會把資源投入」,甚至一度傳出連特斯拉,大立光都打算停止供貨。 不過,在7月大立光的法說會上,林恩平又轉了個彎。 高階手機鏡頭需求放緩 回心轉意擁抱汽車市場 當時,他表示大立光一直有對一家「大客戶」出貨,還說這個客戶「目前成長快速,明年的展望也很好,會繼續服務這家客戶。」一個月後,他更在股東會後表示將砸下10億元,成立專攻車用鏡頭的子公司「大根光學」,正式宣告大立光對汽車市場的回心轉意。 然而,過去10年大立光在汽車市場的長期「缺席」,卻已然養虎為患:它在對岸的最大競爭對手舜宇光學,如今穩坐全球第一大車用鏡頭廠。 事實上,大立光現在不只車用鏡頭的布局落後,長年觀察該公司的蒲得宇指出,綜觀大立光在其他領域的布局,「AR、VR都比別人慢很多!」 對於大立光如今的狀況,東海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暨EMBA教授王凱立認為,這說明企業「掌握趨勢比掌握優勢重要」,他直指單壓高階手機鏡頭市場的策略,導致過度集中少數客戶的風險。事實上,林恩平在今年法說會中也表示,明年客戶導入高階鏡頭的數量雖將成長,「但不確定市場銷售表現。」一反過去對高階鏡頭相對樂觀的態度。 至於接下來的機會,蒲得宇觀察,在於蘋果對下一代iPhone的前鏡頭升級計畫,也就是當前大立光正在布局,透過塑膠鏡片整合音圈馬達的方案,「如果應用在前鏡頭,一定會(對大立光)有幫助。」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95 期 謝謝!)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