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產業營運影響分析】
常見的各種天災與人禍,諸如颱風、洪水、地震、火災等,其影響程度通常有「地域」侷限性,但是病毒隨著全球交通頻繁往來,容易造成全球性擴散,對人類生活與經濟活動的影響相當巨大,隨著各國政府紛紛採行邊境管制、封城、封閉式管理、非必要商店關閉、居家禁令 (Stay Home)、社交距離 (Social Distancing) 、禁止大型聚會/活動等一連串防疫措施,各大城市宛如空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新冠肺炎疫情將引發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其4月份公布《2020年世界經濟展望》,預測今年全球經濟總量將從3.3%變為-3%,將有170多個國家的人均收入出現負增長。 主計總處7月31日發布今年第2季經濟成長率,概估為負0.73%,較主計總處在今年5月28日預測0.5%,大幅下修1.23個百分點,主要是民間消費受到疫情衝擊,來台人數減少99.57%,旅行收入劇減所致。
下圖是中國大陸武漢疫情爆發,對臺灣產業的影響分析,可依據台商生產地理位置以及目標市場地點而有不同,綜合而言,生產據點愈集中在中國大陸且目標市場愈以中國內地為主之產業,所受疫情缺料、缺工、訂單減少的影響愈大,可能為在台工廠帶來轉單效益。從整體製造業的結構來看,半導體、顯示器、機械、石化、鋼鐵與金屬製品占產值近 9成,多數以臺灣為主要生產基地,且終端組裝產品銷售以歐美市場和臺灣內銷為大宗,故對製造業的衝擊影響較小,但仍須視全球供應鏈與市場復甦力道而定。
圖2. 武漢疫情對臺灣產業的影響分析
接下來進一步分析我國那些產業受害、那些產業受益的可能影響。
【受害的產業】
對工商服務業影響很大,預估衝擊數百億元以上,首當其衝產業有觀光、旅遊、旅館、航空、交通運輸、批發、零售、餐飲、房地產等。另受全球供應鏈斷鏈危機影響,主要有汽車製造業、製藥業、電子業 (手機、電腦)、太陽能模組零件等,或受庫存壓力 (如製鞋業),造成無薪假、減班、減薪、停工、裁員、甚至倒閉事件頻傳。 【受益的產業】
除醫療設備、清潔保健與空調家電等直接受益的產業外,避免人員接觸的宅經濟爆發,如網購電商、外送、遊戲、家庭娛樂等,另相關設備軟硬體需求也水漲船高,如筆電、通訊、視訊會議、遠距教學等,業績呈現倍數成長,也是各企業邁向數位轉型的未來趨勢。 陳素敏顧問簡介 (想追求自我成長的企業人士,請直接點選這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