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務研究」(IR)即是從大數據出發,寄望顛覆大學原有的決策模式,找出特色項目,為轉型鋪路,甚至搶攻國際排名。
事實上,歐美、日韓、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國,早就以校務大數據為本,協助學校檢視、定位、優化、擬定策略,更成為這些國家的大學,近年來排名扶搖直上的主因。
運用「數據」分析,解構所有師生的行動軌跡與表現,成為晚近協助高等教育制定政策、優化教學的最佳利器。
以前,優秀的台灣高中生,升學是在國立頂大或醫科大學之間抉擇;傑出的年輕學者,目標也是前段班大學。如今,香港、中國、新加坡,乃至歐美大學,都來台灣搶學生、搶名師,台灣各大學共同的新課題之一,成了「如何提升自身國際知名度?」
為了搶攻國際排名,國外大學往往灑錢挖角一流學者,但台灣高教這幾年來經費短缺,面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台灣的大學難道只能期待某天幸運降臨、出現突破性研究?
提高勝率的方法之一,是大數據。
「篩選校務數據,是最有力的武器,」吳肇銘說,善用大數據,可找出學生選擇學校時在意的關鍵指標,並改用企業化經營思惟,做為學校招生的戰略思考。
中原將校務大數據蒐集、整理,依照學校發展計畫、定位,搭配學術、人力、財務等成本資訊,分門別類,整理出課程與教學資訊、學生與校友資訊,以及校外評比與競爭對手分析,甚至連輿情追蹤與分析都有,透過圖表化呈現,任何一級主管想要知道學校當前面對外界現狀,一指便能調出想要資訊。
藉由整個校務儀表板的介面設計,一眼就能看穿私立大學與公立大學在校務經營上的差異。
【為你加油】健康,油我決定
訂《遠見》雜誌6期 贈 瑪西納之谷特級初榨橄欖油500ml 乙瓶 + 特級初榨橄欖油250ml 乙瓶(限量100名) 健康價NT$2,080元
訂《遠見》一年12期 + 送《遠見》一年12期 回饋價NT$2,080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