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新冠肺炎疫情控制穩定,卻在不久前迎來新的本土性疫情破口,加上英國變種病毒擴散入臺,一時之間國人對疫情捲土重來的焦慮感再度湧現,在自然界的反撲面前,人類何其渺小與無能為力,又再次被印證。疫情帶來全球鉅變與停滯,未來人類與自然之間、個人、企業與社會之間如何永續共生共存,勢將被重新定義。
從CSR到ESG 企業永續議題大爆發
根據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定義,「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承諾持續遵守道德規範,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並且改善員工及其家庭、當地整體社區、社會的生活品質。」
企業社會責任(CSR)概念來自於1980年代工業時期,當時先進國家的工業及商業發展到達一定的經濟成熟度,邁入全球化的腳步讓人們與企業開始正視與反思貧窮、環境污染、勞工保護、氣候變遷、能資源耗費等問題,一股CSR世界潮流,漸漸蔓延出去。1970年代,古典經濟學派主張,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取得股東最大利益(潤),時至今日,企業之於社會的意義不再只有最佳獲利一途。如今的CSR,泛指將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納入公司營運策略或投資決策之考量;換句話說,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最佳利益負責的同時,尚須承擔對員工、社會和環境的責任。
聯合國在2004年發布《WHO CARES WINS》報告,首次提到ESG一詞,該報告是由20家金融機構共同研究,提出將ESG指標整合到資產管理、證券經紀服務等領域之指導方針與建議,意味著對ESG有心者布局者,方能搶得投資先機。2015年,聯合國「永續性證券交易所」(SSE)推出指引(Model Guidance on Reporting ESG Information to Investors),陳述ESG資訊的重要性、揭露永續性資訊應注意重點,以及彙整各會員交易所對ESG資訊揭露之現行指引,作為促進上市公司揭露ESG資訊之參考(註2)。ESG發展來到去年(2020),隨著疫情「綠天鵝」帶來的覺醒,促使各種ESG主題大爆發,企業永續不再只是一句口號,ESG將引領資本市場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
公司治理3.0 永續報告書升級
有鑑於我國在2013年發生黑心油等食安風暴,衝擊民生消費及國人健康,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要求自2015年起,分階段強制上市櫃公司應編製與公告CSR報告書之規範與措施。經臺灣證券交易所統計,截至去年10月,已於公開資訊觀測站申報2019年度CSR報告書之上市公司共計368家,上櫃公司共計118家,總計486家。又依循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之永續性報導準則(GRI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Standards;GRI)編製CSR報告之公司為225家大型上市公司,業涵蓋上市公司總市值之八成。
【完整內容請見《會計研究月刊》2021.1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