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報角度
以實體門市來說,從財務報表的損益基本公式,想賺錢,就是提高收入、降低成本與節省費用。公式是收入-成本-費用=淨利,就是說足夠的業績收入扣掉商品成本,再減掉日常營運門市的費用,就是損益表上的基本獲利。但前提營業收入賺來的錢,要能夠超過每個月的固定成本與費用,才能賺錢。
收入面上,營業收入就是客單價X成交客戶數。成交客戶數,就是來客數X成交率。這些客戶包括初次購買的新客戶、客戶回購與推薦來的新客戶。想提升營收,就要重視商圈或指名的來客數,在成交率與客單價上的表現。店面生意,最重收入的長期穩定,最忌離尖峰與淡旺季的業績收入落差過大。
成本面上,主要是指進貨成本、加工包裝與人力的成本。商品不是比誰的成本低,要比的是哪一家品牌比較會採購或研發好賣的商品。好商品,不只成本比較低,重點是銷售週轉率要高。日常營運費用上,看似越低越好,其實費用只該區分該花與不該花。該花,就要算投資報酬率。不該花,就一毛不花。
無形的戰鬥力
門市獲利想要突破,光靠理性的思考分析與企劃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門市團隊的無形戰鬥力。有好店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店長。好店長會針對門市商圈狀況、立地條件與客群屬性,以及手邊的人力與資源,做好門市營收、服務品質與營運效率。店長的領導力很重要,能以身作則,在無形中去影響每個員工,形塑門市團隊的工作氣氛與態度。
門市的無形戰鬥力,還具體表現在日常客戶服務態度與紀律要求。要習慣把每一個客人,都視為第一個客戶,熱忱用心的服務。並把每一個客人的事,都當成自己的事,做好每一件事的基本動作。門市成功的關鍵,都藏在每一個細微的小細節。沒有足夠的熱忱與用心,就無法在細節處累積足夠的價值。
無形的戰鬥力,多數要靠人來實踐。成員的挑選與培訓,就非常重要。挑對人,培訓就自然經鬆。好員工需要不斷持續的培訓與要求,沒達到標準前,千萬別輕易輕易到門市去值班工作。上陣後,未達標準就要重新要求,強化培訓。選馬,其實還不如賽馬。而從外部客戶端思考,如何創造客戶進來購買的價值。更從內部門市理性分析思考,如何創造價值,讓損益表結果漂亮。內外兼修,基本動作扎實,門市自然賺錢機率高。
歡迎前來拜訪 連鎖競爭力商學院 (想追求自我成長的企業人士,請看新局企管網的 EZ 有聲課)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