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因交易對手沒有履行契約上的責任而產生的經濟損失。信用風險主要是衍生自以下資產類別: 1. 投資資產 (固定收益類債券) 2. 再保資產 (再保信用風險) 3. 應收帳款 就投資資產而言,不論是聯準會、歐洲央行都已推出史無前例的購債計劃,擔心債市出問題,企業跳票會產生連鎖骨牌反應。一旦景氣惡化,企業獲利、償債能力下滑,可能被調降評等,一旦被調降,許多壽險、退休基金依法不能再持有,將引發拋售潮。另外,許多能源公司信評是BBB,如今油價崩跌甚至石油期貨為負值,違約風險大幅升高,歐美央行鎖定搶救的就是投資等級公司債,多位專家認為,美國國債、投資等級公司債,都將是疫情控制後,首先佈局的優先投資標的。 不論是投資資產或再保資產,平常應選擇信評等級良好的公司,以免賠了夫人又折兵。另應收帳款,主管機關已要求保費可緩繳,但體質較弱的企業可能倒閉,造成呆帳增加,需要重新審視所提列的相關備抵呆帳及減損是否適當與充份。 【流動性風險】 (資產與負債配合) 「流動性風險」是指可能沒有足夠的流動性金融資源來履行其義務的風險。依據以下情境推演,保險公司可能會加劇現金不足風險: 1. 緩繳租金、保險費,或者降租、中斷保險,造成短期收入短缺。 2. 透過綠色理賠服務通道,加速理賠時效,造成短期支出增加。 3. 投資環境變動,可能造成無法變現、投資收入減少與資產減損。 因此,對保險公司而言,即使資產的存續期間與準備金存續期間無顯著差異,但因短期收入減少與資產減損,仍可能造成公司資產與負債無法相互配合,建議重新進行這極端情境的壓力測試來計算所需應變資金,同時減少非必要支出與投資,採行「現金為王」(Cash is King) 政策,以保留足夠現金周轉並等待合適時機再進場投資為宜。 【作業風險】 「作業風險」係指因流程、人員及系統之不當或失誤,或因外部事件造成之損失。需要關注並配合改變的重點盤點如下: 1. 流程 是否可增加遠距、異地服務?是否開始規劃流程改造以因應數位時代所需? 2. 人員 是否依據不同缺勤率 (Absenteeism) 假設,研擬「營運應變計畫」?是否已辨識關鍵流程的關鍵員工?是否已備妥在家上班、異地上班與工作移轉的人事物準備?是否提供員工遠距教學與數位轉型新技能訓練?是否能共體時艱,不輕易裁員,保持員工向心力與忠誠度? 3. 系統 系統是否能不中斷?是否能配合「營運持續計畫」提供所有相關服務?是否提供視訊會議設施?是否能確保資訊安全?是否能適時導入數位科技強化公司競爭力? 4. 外部事件 是否能事先沙盤推演可能發生情境,擬定危機管理與營運持續管理計畫?是否有定期演練? 陳素敏顧問簡介 (想追求自我成長的企業人士,請直接點選這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