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司治理的推展,已進入第三階段,從2003年行政院成立「改革公司治理專案小組」,提出「強化公司治理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是公司治理1.0;2018年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金管會)啟動「新版公司治理藍圖(2018~2020)」是公司治理2.0。今(2020)年9月初金管會發布「公司治理3.0 -永續發展藍圖」有五大主軸39項具體推動措施,我國公司治理將邁入下一個里程碑。
公司治理3.0五大措施之一「提高資訊透明度,促進永續經營」的具體措施中,為了提升上市櫃公司資訊揭露時效與品質,除了將推動上市櫃公司提早於75日內公告前一年度自結財報資訊與年報財報之外,擬推動審計品質指標(Audit Quality Indicators;AQI),鼓勵上市櫃公司審計委員會選任會計師事務所時,可參考事務所提供之AQI資訊,依據其推動時程,金管會可能於明(2021)年決定並發布AQI,並於2022年進一步訂定會計師及審計委員會指引。
量化審計品質
提升治理單位與會計師之溝通
什麼是AQI ?由於會計師查核財報的審計品質不容易觀察,為了將審計品質能夠具體衡量,因此有許多國際組織、國家主管機關著手研究將審計品質量化為指標- AQI,無論是作為事務所內部管理審計品質,或是企業治理單位、主管機關等外部利害關係人參考之用。
依據我國證券交易法第14條之3及第14條之5規定,簽證會計師之委任、解任或報酬應經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通過,因此審計委員會負有會計師選任的責任。除了現實的公費考量外,審計委員會選任會計師的考量,不外乎會計師的獨立性、專業程度、產業知識、經驗與年資等,透過AQI將審計品質量化,或可提供審計委員會與會計師溝通方向,也提升溝通的品質和內容。
目前,大型事務所多已採用AQI作為內部審計品質管理之用。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梁華玲提及,以PwC為例,全球各聯盟所可依據九大面向訂定至少22項AQI,九大面向有五大項屬於整體事務所層級,四項屬於案件層級,各國還可以視需求再行增訂。有些AQI對我國事務所內部管理來說是可能是重要的,例如審計人員的流動率,但對歐美國家來說可能不是重要指標,因為歐美事務所的流動率普遍低於20%,而臺灣事務所流動率相對較高。不過,即使是流動率,也視層級而有不同的判讀意義,例如資深人員的流動率才是事務所內部真正需要控管的。
AQI目前以所內管理為主涵蓋層面廣
以事務所內部管理的角度來說,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專業實務會計師江美艷以Deloitte為例,Deloitte Global會檢查的AQI可分為五大類:
1. 獎勵和表揚程度:對工作表現優良的同仁給予正向鼓勵和獎勵的程度,以提升同仁工作士氣。
2. 如何優化客戶選擇:包括承接客戶的選擇、能執行足夠查核工作的時間及相對應的公費收入、客戶風險掌握程度等,以降低審計風險。
【完整內容請見《會計研究月刊》2020.11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