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一詞源自2008年比特幣誕生時,是由一位不知名的發明家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所創建的,當時正逢金融危機,紓困大型銀行,其設計概念從根本上不信任強大的集中機構,希望在不可信任的世界中建立信任 (Creating Trust in an Untrustworthy World)。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 (Block) 是一個存儲單元,記錄了一定時間內各個區塊節點全部資訊,各個區塊之間通過隨機散列函數 (哈希演算法) 實現鏈接 (Chain),按時間順序(帶時間戳)將數據存儲在區塊中,隨著資訊交流擴大,形成的結果稱之為「區塊鏈」(Block Chain)。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資料庫」,集體維護一個可靠資料庫的技術,被視為網際網路發明以來最具顛覆性的技術創新應用,藉由密碼學與數學的分散式演算法,在無法建立信任關係的網際網路上,無需藉助任何第三方中心的介入,就能使參與者達成共識,以低成本解決「信任」與「數位資產」(Digital Assets) 的可靠傳遞難題。
【區塊鏈特色】 區塊鏈技術又稱為「分散式帳本」 (Distributed Ledger),其具有五大特性 - 「去中心化」、「匿名性」、「加密性」、「不可篡改」與「講求共識」。
圖1. 區塊鏈五大特色
區塊鏈技術基礎是開源的,可以透過公開的介面查詢區塊鏈數據與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資訊高度透明。就安全性而言,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數據節點的51%,就無法操控修改網路數據,使得區塊鏈本身變得相當安全,能避免主觀人為的數據變更。
【公有鏈 vs. 私有鏈 vs. 聯盟鏈】 雖然區塊鏈一開始問世是以比特幣之姿出現,但隨後便開始探索如何將區塊鏈應用於各種場景,不需要全世界參與,也不需要挖礦,只需要利用區塊鏈的去信任、可追溯的特性,透過較少節點達到拜占庭將軍容錯,於是產生「私有鏈」;但私有鏈仍是中心化,難以維持共識決優勢,故有為企業聯盟而生的「聯盟鏈」。以下是這三種類型區塊鏈比較:
表1. 區塊鏈類型比較
陳素敏顧問簡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