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8日 星期四

【今周刊1268期】誰縱容出絕命列車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4/07第717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誰殺了司機?揭絕命太魯閣號背後台鐵「醬缸文化」
負債逾千億、待遇不如人、票價26年未漲...
「好端端的,怎麼就吐釘子了?」
金馬新導拍《南巫》:不平等待遇是大馬華人被下的降頭
 
   
封面故事
   
誰殺了司機?揭絕命太魯閣號背後台鐵「醬缸文化」
負債逾千億、待遇不如人、票價26年未漲...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台鐵局長期改革方向經政策決定後,成立跨部會推動委員會(成員包括交通部、國家發展委員會、人事總處、主計總處等)協助推動台鐵局轉型,落實政策方向。」2019年1月,行政院發表長達327頁的《台鐵總體檢報告》,這段呼籲成立跨部會推動委員會執行改革的文字,至少出現了4次。

這份報告,是2018年10月21日,台鐵普悠瑪6432次列車發生出軌翻覆事故,造成18死、215傷之後,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宣布成立的台鐵總體檢小組所負責撰寫,「透過全面性的檢討及改善,找出問題核心,並提出因應對策,以提升與健全台鐵風險管控與安全機制,提供國人一個安全又安心的鐵路運輸環境。」 報告前言寫到。

如果當時成立跨部會委員會⋯⋯ 台鐵史上最慘事故還會發生嗎?

當年的台鐵體檢小組,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擔任召集人,邀集交通部長、經濟部等中央部會副首長,以及軌道機電、土建軌道、營運、管理等領域專家共同組成。但體檢報告出爐以後兩年多來,行政院遲遲未依照診斷建議成立跨部會委員會,「提供國人一個安全又安心的鐵路運輸環境」的期待,現在看來,成為幻影。

今年4月2日上午,花蓮清水隧道前的邊坡上,一輛由擔任該路段邊坡防護工程工地主任李義祥停放的工程車,悄悄滑落到坡下軌道,1分鐘後,台鐵408次太魯閣自強號列車高速撞上,撞擊後列車以歪斜失控的姿態繼續「擠」入隧道,導致車廂變形,釀成比普悠瑪號更慘重的50死、200餘傷悲劇。

按照台鐵規章,清明連假期間,所有工程都必須暫停,肇事的義祥工程社負責人兼東新營造工地主任李義祥,根本不該開著工程車出現在工地。

50條寶貴生命的消逝,罪魁禍首絕對不只是一位工地主任,行政院的輕忽與交通部的輕率,都有責任,當然,更包括鬆散無章的台鐵。然而台鐵改革為何如此之難?

負債逾千億、待遇不如人 台鐵難有餘裕投資設備、人才

肩負公共運輸任務的台鐵,自1978年高速公路通車以來,40多年不曾獲利,攤開台鐵財報,過去4年每年營運淨損介於13億到33億元,目前流動負債已超過1400億元;而每年超過150億元的人事成本,就占年度支出一半以上。

其中,拖累台鐵財務的一大黑洞,直指退休金;在此部分,《台鐵總體檢報告》中是以「歷史財務包袱」形容。根據台鐵財報數字,2020年共支付39.3億元的退休金、2019年支付40.9億元,每年都在40億元之譜。但台鐵最主要的營收來源,也就是票務收入,1年不會超過200億元,連年都在197億元水準,換句話說,你我買票坐火車的票價中,每五元就有1元被拿去支付給老台鐵人的退休金。

長期虧損、無法調整薪資結構,導致留才攬才不易,進而拉低服務品質與工程水準,是台鐵近年持續向下沉淪的原因。要改變這個惡性循環,最簡單直覺的想法,自然是台鐵最核心的收入來源:票價。

「公司化」會是轉骨解方?台鐵工會:支持有條件改革

對比國際,更能感受台鐵票價的低人一等。以自強號為例,平均每公里票價約2.27元,分析美、日、英、瑞士或與台灣鄰近的香港,幾條重要鐵路路線平均每公里票價多在7元新台幣以上,最便宜的也超過3.5元,貴者則如美國國鐵的紐約至華盛頓特區,每公里10元新台幣。

「公司化」,一直是談到如何讓台鐵脫胎換骨時,許多人眼中一致的解方。對於外界喊出台鐵公司化,台鐵工會理事長陳世杰指出,工會本身不反對改革,但支持「有條件」改革。例如改善台鐵薪資現況,建立合理、務實具誘因的薪資制度,正常工時內,員工就應該得到優於目前收入的合理報酬。

誰「打造」了這一輛奪命列車?是普悠瑪事件後不見痛定思痛的政府,是監督不力的國會,是在錯誤制度與框架底下逐漸失去「安全魂」的台鐵,當然,也包括了牽制台鐵改革的各方力量。

深入解析台鐵沉痾 詳見第1268期《今周刊》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68 期 謝謝!)

「好端端的,怎麼就吐釘子了?」
金馬新導拍《南巫》:不平等待遇是大馬華人被下的降頭
今周刊•撰文:王海咪

張吉安溫柔地說鬼故事,他一點也不想嚇人,他想用最寫實真誠的方式,說位於馬泰邊界多元民族的家鄉事。

奄奄一息的父親癱在床上,突然一陣作嘔,母親趕緊拿痰盂罐去接,向裡頭一望,才發現他吐出的竟是血,母親顫抖著往罐子底撈,撈出幾根生鏽的鐵釘。「好端端一個人,怎麼突然就吐釘子了?」電影《南巫》中的母親眼神裡滿是恐懼,對著鏡頭質問。

這個問題,連導演張吉安到今天都還在問自己,「世界上有太多沒辦法解釋的事情了。」來自馬來西亞的張吉安憑著長片處女作《南巫》,一舉奪下第57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入圍最佳原著劇本獎,電影4月1日於台灣上映。

這部片演的是他兒時的真實經歷。出生在民俗信仰多元的馬泰邊界吉打州,被下降頭、吐釘子對張吉安來說,從小看到大,其實不算太光怪陸離的事,但劇中從星馬邊界北嫁上來、不諳馬來信仰的母親,不信真有下降頭這回事,一會兒拖著父親進大醫院求診,一會兒拿著沾著血的鐵釘去五金行問通路來源。

有些觀影人看了也不信,以為張吉安想講鬼故事,事實上,他真正想說的,是馬來華人生活的離散史。「降頭只是一個引子,引入主題。」張吉安講起話來很溫柔,看上去確實不像想拍驚悚片、刻意嚇人的導演。


不平等待遇
是馬來華人被下的降頭

《南巫》的背景設定在1980年代的馬來西亞,1987年,馬來人與華人因長期文化差異,加上政治上種種不平等的待遇,爆發茅草行動,華族和馬來族對立加深,執政黨以「馬來族統一」之名,逮捕不少反對黨分子和華族人士。張吉安形容那段時期像白色恐怖,「華人的不安就像中降頭一樣,也不知道從何下手解決、不知道如何去治癒自己身分的邊緣化。」

張吉安憶起求學時期因華人身分所吃的虧,雖說華人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群,「但在資源分配上也永遠是老二,好的都被老大拿完了。」考大學就是血淋淋的例子,馬來西亞在政策上有「固打(quota)制」,馬來人和土著享有進國立大學的名額優先權。張吉安共有4個兄弟,他是家裡唯一1個念到大學的,「華人能夠進到國立大學非常不容易,我算家裡會讀書的,也只進得去私人大學,爸媽很失落。」

張吉安的父執輩望子成龍,一方面希望孩子能打破馬來華人的限制,考進國立大學,另一方面卻又消極保守,不願去衝撞體制。張吉安談起家庭教育,「他們都是非常典型的華人,認為生長在這個國度,不要亂說話、不要亂批評人、不要跟友族同胞發生衝突,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安靜。」張吉安話說得平淡,骨子裡卻很叛逆,從小因種族受到的不平等對待,早在他心底落了根,「這種警告雖然小時候受得住,但我長大後反而像脫韁的野馬。」他從不認為身為華人,就該安靜聽話。

吉打對他來說是家鄉,卻也是個被遺忘的邊界,「總覺得鄉下的孩子如果不離開,一輩子都會從事農耕工作,我想趕快長大離開家。」張吉安知道馬來華人身上的種種限制鎖不住他,吉打大大一片稻田也圈不下他,他要離鄉,帶著邊界這些馬來華人的掙扎,讓更多人看見。

張吉安的志向清楚,大學就念電影電視系,被問起他希望透過電影傳達給觀眾什麼?他毫不猶豫地說:「想用鏡頭記下馬來華人最深邃的一面。」但達成這個目標,卻花了他長達10餘年的時間。他奪下金馬最佳新導演獎,但以43歲的年紀來說,確實不算太「新」,外人以為他在外繞了一大圈才找到志業,而他稱過去在產業打滾的十載,是在寫「導演功課」。

花10年累積能量
自身故事獻給邊界父母

「導演有怎麼樣的過去歷練,就會拍出什麼樣子的電影。」張吉安過去豐富經驗的累積,堆疊出《南巫》的層次。在成為導演之前,他先後去了劇場演戲、編舞,還當記者跑了幾年新聞,又去電視台拍靈異節目,最後當起廣播主持人。導演功課做得扎實,所有經歷化成靈感,藏在鏡頭下的一個個細節。

仔細一瞧,的確能在電影裡發現蛛絲馬跡。張吉安以現代舞蹈的方式,呈現馬泰邊界民俗信仰中、守護農地之神「田伯爺」的形象;又堅持全片以真人實地演出,不用假道具、也無須聲光特效,連降頭鬼都直接派出全身塗白的演員登場,看得出劇場表演的影子。

屏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黃文車進行鄉音研究多年,因此認識張吉安,看了電影,他認為:「張吉安累積過去10多年採集鄉音、行為藝術的經驗,呈現在這部片上。張吉安透過過去經驗,傳達大馬多元兼併的聲音,探詢族群、文化等面向,對華語電影來說,是很大的進展。」

影評人陳煒智亦愛極這部電影:「它在文化程度上很豐滿。這是張吉安的童年往事,講介於人界、巫界、鬼魅界的故事,層次豐富。現代藝術、傳統藝術、劇場文化、民俗歷史和摩登世界,一層層邊界與邊界、文化與文化、疆域與疆域,都在這部電影裡。」

雖然層次繁贅,呈現上卻不複雜,只有赤裸裸的真誠,因為這終究是張吉安的真實故事。有一幕,母親蹲在廁所裡,雙手用力刷著父親因病無法自理大小便而弄髒的被褥,刷著刷著,忍不住無助,嚎啕大哭起來。為了掩飾哭聲,母親轉開水龍頭,試圖讓嗚咽被水聲沖走。

「這個畫面一直纏繞在我腦海裡,到現在都還很鮮明。」想起當年畫面,張吉安仍歷歷在目,他坦言,「這是我對演員要求最嚴厲的一幕,她演了大概5、6次。演到最後一次,我的眼淚掉下來,才終於覺得演對了。」劇中母親從一開始不信下降頭,到後來科學方法屢屢失敗,父親病情不見好轉,只好求助民間信仰,母親才不得不去認識、融入馬來當地民俗。

在現實中,張吉安的成長經歷也如此,他已經是第3代,對馬來西亞的認同,「生於斯、長於斯。」他說得斬釘截鐵,但來自中國的父母、祖父母初下南洋時的無助和慌亂,才是他兒時最鮮明的記憶。第1部作品,張吉安就坦蕩蕩地把自身故事搬上大銀幕,用真誠感動觀眾,他說自己的家鄉、也說邊境多元民族的衝突和融合;說家裡父母的無助、更說馬來華人的掙扎。

劇末,銀幕一行「獻給邊界的父母」,讓人想起張吉安在現實中的童年,父親被下降頭吐出鐵釘,年幼的他不知所措,把兒時的不安和掙扎,用10年累積能量,也終於像父親吐出鐵釘似地吐出如鯁在喉的馬來華人焦慮,說出他對家鄉愛與恨、馬來多元文化的美麗與哀愁。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68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黃光比較顯眼啊! 為何現在很多汽車頭燈都用白光? 原因是「這個」

  缺水嚴重!泳渡日月潭乾脆改「路跑」 土色龜裂的湖底照曝光

  嘉義偏鄉4個21歲年輕人,讓微型衛星減重省電20%

  比臉大的麵包,一上架就搶光!全聯「烘焙魔力」吸引婆媽客,帶動來客數成長5%

  華碩、和碩、緯創都亮微警訊...一表挑出17檔ESP為正、營業現金流卻是負值的公司

常見豆類家族 攝取蛋白質無負擔
儘管肉類的取得已不像過去那樣難,豆類的地位依然反增不減,是因為比起肉類,豆類多了膳食纖維,且鉀含量高,也更適合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的人食用。

Ham it up 可不是請人幫你加片火腿
公司承接活動,Kim和外國同事一起到現場監場,看著台上的橋段,同事說了一句" They are hamming it up."Kim摸不著頭腦,火腿?在哪?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