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為減少接觸,國人使用行動「嗶」支付變多了!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止,累計行動支付總交易金額高達2,991億元,第3季可 望正式突破3,000億元大關,且跟去年同期相比,呈現倍數躍增,年增近156%。
台灣從2016年開始推行動支付,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化,各銀行紛紛推出各種生態圈創造點數經濟,應用場景增多,目前已是百家爭鳴,據統計資料,2016年行動支付總交易額為14.9億元,2017年為148億元,到了2018年則約478億元,至2019年開始金額更呈現飛速成長。
據金管會銀行局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行動支付五大態樣合計總金額為1,782億元,今年前七月再增加1,209億元,依此速度來看,今年全年可增加超過2,000億元不是問題。五大行動支付態樣包括手機綁信用卡(TSM)、行動金融卡、手機綁電子票證(如悠遊卡)、電子支付機構O2O及行動收單機(mPOS)等。
由於手機等行動裝置普及,逐漸改變消費者支付習慣,行動支付交易額也續創新高。此外新冠疫情元月中旬後爆發,也發現確有不少人刻意使用行動支付、減少現金交易雙手接觸,更多實體商家也紛紛加入行動支付選項,讓消費者免用現金支付。
從金管會公布行動支付五大態樣也可看出,一般在實體店面讓客戶用行動裝置App付款的「電子支付機構O2O」項目,今年前七月交易金額高達456億元,不僅整體金額在五大類型中最高,占比近四成;相較去年同期成長率高達218.8%,幅度同樣排名第一。
其次今年成長幅度第二高的是行動金融卡159%,國內有超過800萬人成年人沒有信用卡,而且近來「數位帳戶」當道,多家銀行為了搶客吸客,無不推出「高利活儲」的帳戶搭配簽帳卡,以增加黏著度,也讓行動金融卡,成為今年行動支付成長第二大助力。其餘包括行動信用卡與綁定電子票證亦有六成以上成長率。
至於累計金額方面,五大態樣中2016年推動至今仍以行動信用卡支付金額1,193億元高居第一,其次是電子支付機構O2O的890億元,今年疫情帶動下O2O大增二倍,因此也首度超越第三名的行動金融卡支付717億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