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入這個行業後,我知道,在壽險業素質提升下,保險從業人員的形象,已經從過去積極銷售保單給客戶形象,進一步提升成為專業壽險顧問。
我會伴隨客戶需求,為提供客戶客製化需求分析以及適切保險專業服務的角色,積極落實金管會期許的公平待客原則。
對我而言,只要現在了解保戶當下家庭、收入等等細節,就能協助規劃生涯保單。例如,會依照保戶五到十年的預算做規劃,協助保戶達到人生各階段的目標。
因此,無論是想要進入下一個人生階段、結婚生子、或是存下買房買車的頭期款等,保戶都可以依照需求提出,我來協助進行規劃。
在此過程中,我發現,許多青年族群擁有的保單,一部分來自於父母在其未成年前協助規劃。
但,年輕人其實必須了解,20多年前的醫療環境、健保制度與現在大不相同,這就像20年前買的一件衣服,到現在無論是尺寸、材質、款式,到了現在不一定符合需求,更何況與自身醫療健康相關的保單規劃。
尤其,年輕族群的人生資歷尚淺,多半尚未遇到「走得太早、傷病住院、失去能力、活得太久」四種無法預期的人生,因此為未來提前規劃的風險意識,較難扎根在其腦中。
但是,只要發生其中一種情況,就如同遇到人生中的黑洞,相關衍生而出的醫療支出可能成為財務壓力,一時半刻又無法解決問題,此時,如果沒有提早規劃預防,可能會陷入手足無措情況。
我認為,如果建立在這四種無法預期的人生前提下,要確保醫療支出以及財務上不造成他人的負擔,年輕人可以先依照「理財金三角」概念,搭配生活花費、理財投資、風險管理,以正確的方式逐步先堆積好財務基礎。
假設新鮮人已經出社會,開始賺錢,每月有固定薪資流入,手邊有餘錢希望理財。我建議,此時可以搭配請壽險顧問發揮專業進行需求分析,討論規劃的流程,引導現金流進行分配。
在財務規劃的部分,現在年輕人對於未來有很多種想像。即便成為上班族,也不一定會讓自己長期「領薪水」,可能會選擇彈性的職場生涯方向,例如中斷職場生活,先回學校唸書、或自行創業,如果想要保留彈性職場生涯變化的選擇,更建議提前運用保險的特性,在累積財富的同時,先開始補足未來可能發生風險時產生的醫療財務缺口。
社會新鮮人每個月可以先行規劃投入5,000元,設立12年的計畫,估計屆時年紀約落在40歲前後,剛好可以搭建出一筆中期買房基金、或是買車頭期款,甚至創業第一桶金。
記住,保險就像衣服,人生各階段都有合適的模樣,建議大家可以滾動式調整保險規劃,適時移轉風險,人生之路更順暢。
(本文由全球人壽昇生通訊處業務主任翁子雅提供,記者楊筱筠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