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的這句名言最能形容台灣的高教現場。少子化危機,自107年開始正式進入「十年落底倒數」,今年(109年)恐將迎來崩跌走勢,一年可能少掉2.4萬名新生,等於40所後段班大學一個新生也招不到。
掙扎多年的大學退場,今年變成高教界最嚴峻難題。但危機也是轉機,更是學生的選擇良機。
當大學入學從「僧多粥少」變成「粥多僧少」,學校為了爭取學生,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創造差異化特色,以期打破學生與家長的選校迷思,讓自家優勢成為學生的第一選擇。
學生眾多、資源豐富、位處都會區的頂大名校,紛紛喊出「合併」,希望創造「大大學」資源與科系綜效,提升國際排名和企業評比。
2016年,理工強的新竹清華大學,與文教色彩濃的新竹教育大學合併,就是「互補性併校」的成功案例。
以教育、藝術、人文科系為主的新竹教育大學併入清大後,清大理工科系開始跨域結合人文社會學科,例如資訊連結教育成為「學習科學與科技」,生醫連結音樂成為「藝術治療」,讓學生類型更多元,也創造校內的學習火花。
至於尚不確定自身興趣的學子,不妨「選擇一所有前景的學校和科系」,進大學後多嘗試,找出所讀領域中自己最有成就感的核心能力,持續精進,同時掌握「就業前景」與「自我探索」,也是一種幫自己買保險的選擇。
問題來了,什麼科系較有職涯保障?從2019年大學學測放榜、指考分數和學校科系排名與數字變化,可觀察到社會大眾對未來職業期待,以及產業人才的需求變化。
【親子學習】親子防疫假 學習不漏接
訂《遠見》雜誌一年12期 +《小天下》神奇樹屋第一套(1-8) 防疫價NT$2,699元
訂《遠見》雜誌一年12期 贈 歐萊德咖啡因洗髮精、綠茶沐浴乳、芬恩提袋 綠色價NT$2,080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