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1日 星期二

Uber創辦人投身「幽靈廚房」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臺北畫刊】網羅生活休閒、觀光旅遊等豐富資訊,深刻描繪臺北生活圈的點點滴滴,教你情不自禁愛上臺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2/12 第46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Uber創辦人投身「幽靈廚房」
捷克祭免學費 衝刺工業創新
 
Uber創辦人投身「幽靈廚房」
文/劉容皿
去年聖誕節前夕,早被拔除CEO職位的Uber創辦人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宣佈退出Uber董事會,「Uber這10年來一直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而這10年已近尾聲,如今公司也已經上市,看來是我專注於目前事業和投身公益的時候了。」卡拉尼克語帶不捨,但他早已在2個月前就以27億美元出清所有Uber持股,自此之後,就與這家赫赫有名的獨角獸公司再無瓜葛。

中美英都愛點

年僅43歲的卡拉尼克雖然離開Uber,卻也不會因此就停下腳步,觀察他的動向,可以預估他將全心投入「智慧廚房」(Smart Kitchen)領域,這其實也不令人意外,Uber從最開始的共享汽車,到滿足懶人的Uber Eats就可以看到脈絡,更別提他在2018年3月便以 1.5億美元買下「City Storage Systems」的股權,藉以控制旗下的「Cloud Kitchens」,而「Cloud Kitchens」正完成一輪4億美元的募資,估值已經來到50億美元,讓卡拉尼克再度擁有一隻「獨角獸」。

分析「Cloud Kitchens」的營運模式,其實跟Uber有其類似之處-共享,提供共享的廚房空間、不需店面、全靠外送的餐飲服務,甚至只要花費2萬美元跟2個月租金就可以開業。這種營運模式其實有點像半導體業界行之多年的「無晶圓廠積體電路設計公司」(Fabless IC Design House),晶片設計公司不需耗費鉅資興建昂貴的晶圓廠,而是委託晶圓代工業者製作成品,許多全球知名的半導體品牌都採用這樣的模式,例如:博通(Broadcom)、高通(Qualcomm)、聯發科、輝達(Nvidia)、超微(AMD)。

「幽靈廚房」(Ghost Kitchen)不走傳統餐廳的老路,開設前期不必投入大量資本,可以讓業者在較低風險的情況下,快速且有彈性地建立只供外送的餐飲品牌。投身「幽靈廚房」的業者十分多元,可以是已經有品牌卻想建立只供外送選擇的業者,或者是打造只存在於外送APP的虛擬店家,然而「Cloud Kitchens」不僅提供共享的廚房空間,同時也建立自己的虛擬餐廳。

其實「幽靈廚房」又稱為「雲端廚房」,呈現的模式猶如料理的世界一般多元,可以分為6大類。而這些多元的經營模式已經在中國開始流行,例如:「熊�S星廚」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4大城市佈局,甚至單單在北京就開設70處共享廚房。而在歐、美地區,雖然不如中國普及,但是許多業者也逐漸投入,經營得有聲有色。例如:由台裔美國人許子祥創建的「戶戶送」(Deliveroo),背後就有亞馬遜撐腰,2017年就投身相關市場,在英國經營只供外送的廚房「Editions」,瞄準外送需求龐大的地區,透過「Deliveroo」的龐大資料庫,建立親近消費者口味的供餐服務,有效填補市場不足之處。經營至今,「Deliveroo」在英國已經納入2,000家虛擬餐廳品牌。

大數據找出完美佐料

「Deliveroo」並非唯一的先驅者,位於紐約的Maple在更早之前就已經依循「幽靈廚房」模式,但遺憾的是並未成功,反而在2017年被「Deliveroo」收購,成為自家「幽靈廚房」的養分,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紐約的Ando,不同的是被外送龍頭Uber Eats買下。

擁有龐大數據的Uber Eats,如同Uber一般善用自身大數據(Big Data),預計規劃建立專屬的「幽靈廚房」或虛擬餐廳。這也是卡拉尼克離開Uber的理由之一,為了避免利益衝突,甚至創立的「Cloud Kitchens」也未與Uber Eats合作,而是透過Postmates等線上訂餐平台來外送。

擁有Uber色彩的「幽靈廚房」並不只有一家,在去年底靠著1,700萬美元成立的「Virtual Kitchen」,就是由離開Uber的員工群共同成立,目前已經在舊金山協助成立幾處「幽靈廚房」,今年光是在灣區就預計擴增10處。「Virtual Kitchen」創辦人安德魯(Andrew Chen)談到「幽靈廚房」認為,結合科技、資料科學、穩紮穩打的實作能力,經營大量供貨的餐廳是有可能的,這種模式既簡單卻又完善,可以讓資本額小的餐飲創業者享用龐大外送市場的優勢。

對於「Virtual Kitchen」來說,利用大數據可以找到設立廚房網路的合適地點;評估該地區最需要哪一類食物;甚至佐料喜好度,這些都可以藉由資料分析得知。

新世代餐飲龍頭

未來傳統餐廳是否逐漸呈現極端化?瑞士銀行(UBS)在「廚房已死」(Is the Kitchen Dead?)的報告中預測,規模350億美元的外送經濟將在10年內成長為10倍。隨著需求擴大,「幽靈廚房」的崛起可以發揮食物成本降低的功用,為激增的外送族群提供更大便利,2020年開始,「幽靈廚房」就可以預見以下3大趨勢:

1.連鎖餐飲業者展店常態

許多連鎖餐廳都已經開始接納「幽靈廚房」概念,同時更藉此擴大經營版圖。美國知名的雞肉漢堡速食店「Chick-fil-A」已向「DoorDash」租用虛擬廚房;星巴克(Starbucks)在中國也和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生鮮超市合作,設立「幽靈廚房」。

2.餐飲品牌vs.廚房出租

業者無論大型連鎖或「幽靈廚房」都會面臨新的競爭對手-廚房出租業者,就像好市多(Costco)在店內販售自有品牌商品一樣,「幽靈廚房」也會在自己出租的空間陳列自家商品,例如:「Cloud Kitchens」經營共享廚房空間之餘,也推出自己的創意品牌。對於許多廚房共享空間出租業者而言,推出自有「幽靈廚房」不只可以多一份收入,還可以取得最重要的客戶數據。如今有越來越多的非餐飲類品牌想嘗試自己的飲食概念,例如:有些名人主廚或對健康飲食自有看法的人,開設「幽靈廚房」成為新選項,不只容易入門並且不會產生太多營業開銷。

3.外送服務平台打頭陣

「DoorDash」在加州灣區紅木市開設「幽靈廚房」時,便有4家連鎖餐廳入駐。「DoorDash」接洽連鎖餐廳入駐時,就已經透過自身數據透析消費者需求,得知在當地找不到相關餐飲服務。

其中,已配合外送服務的餐廳業者把外送服務當作行銷、技術支援以及最後一哩物流的後盾,加入「幽靈廚房」可說是預料中的定局。如此發展下去,半導體品牌的無晶圓廠模式可望複製,出現全球知名卻沒有開設店面的餐飲名牌,「幽靈廚房」也有可能成為新世代餐飲龍頭。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0年2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捷克祭免學費 衝刺工業創新
文/顏宏偉、明晰
捷克,鄰近德國、波蘭,面積是台灣的2倍,對於這個地處歐洲的國家,首先躍入腦海的會是什麼影像呢?是矗立於翠綠山坡間、擁有高聳尖塔的中世紀城堡;還是滿身盔甲、持長槍騎馬的武士,馳騁在石舖面街道;或者是二次大戰期間被納粹德國統治的昏暗城市;近代歷史記載蘇聯坦克輾壓的自由與夢想城市─布拉格之春場景。以上這些印象可以說是正確,但也都不能代表全部。捷克在近代歷史中,擁有相當特殊的地位,地理上不屬於西歐國家,但政治上與東歐前蘇聯體系國家又略有不同,文化上融合許多不同民族與習俗,南來北往征戰騎士與東西交流商賈行旅,創立了獨特的捷克多元文化,也讓這個國家充滿了想像與文化的吸引力。

擁有1,050 萬人口的捷克,對於高等教育的投入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捷克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大學布拉格查理大學(Charles University in Prague),就成立於1348年,由羅馬皇帝查理四世創立,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也是整個中歐地區最早的大學。接近7個世紀的薰陶,可以看出捷克對於高等教育的重視,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充滿中古歐洲風味的城市也是吸引國際學生前來就讀的主要原因,目前在捷克接受高等教育的外國學生已經超過4.3萬人。

免費大學教育吸引國際人才

全球教育研究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發佈的最佳留學城市排名中,布爾諾(Brno)與布拉格(Prague)在學生反饋部分名列前茅,分別是第6與第8名,顯示出捷克對於國際學生的友善程度。布拉格與布爾諾這2個城市分別有著悠久的歷史,城內的文化古蹟相對豐富,因此帶給學生的不單單是在校內的專業教育,更能讓年輕學子徜徉在文化歷史中,孕育對於知識的渴望與想像。

基本上捷克的公立教育系統都不需要付學費。根據統計,捷克擁有28所國立大學和34所私立大學,儘管多數學程是以捷克語授課,但為了迎合國際化,同時也有許多以英語、法語和德語授課的課程。跟其他歐洲國家相比,捷克的大學教育系統收費非常平實,以捷克語為教學語言的課程大致上是免費,不可諱言,對於非捷克語授課的學制來說,依舊有學費上的負擔,但為了推廣自家語言,公立高等教育的捷克語學程仍舊標榜著對所有外籍學生免費。

相較於收費低廉甚至免費的公立大學,捷克私立大學的學雜費依照不同課程與科系而有所差異,每學期大約是2萬∼10萬捷克「克朗」(約新台幣2.6萬∼13.2萬元)。捷克的教育系統分成3大階段,分別是小學、中學和大學。基礎教育囊括小學和中學,捷克孩童從7歲開始就學。第三階段的大學系統,又可以分為3∼4年的大學教育及2∼3年的碩士班課程,免收學雜費的政策還是有但書的,只要超過26歲就必須支付費用。

帶動基礎工業動力

看似優渥的學習環境依舊有著隱憂,捷克的教育系統比其他國家相對靈活,大學教育學制預估是3∼4年,但隨著許多學生因為工作關係會延宕至5∼6年;研究所學制也可以延長至5年。雖然目前捷克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月薪約為1,100∼1,300美元(約新台幣3.3萬元∼3.9萬元),但相對彈性的課程安排與免費的教育體制,讓許多捷克學生不急著畢業,悠遊於校園內找尋自身興趣,雖然是一種優勢,但也消耗許多教育資源。

為何會如此重視高等教育,最主要的原因是高等教育與科技發展息息相關。因此科技發展也是評估一個國家高等教育投入程度的指標之一。根據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科技準備程度」排名,捷克名列27名,位居東歐排名最前面國家。除此之外,基礎工業的發展也讓捷克成為全球發展和生產顯微鏡的超級大國。布爾諾可說是顯微鏡之城,設立於其中的Tescan Orsay、FEI和德隆儀器等企業就生產了全球近3分之1的顯微鏡。除此之外,捷克的軍事武器研究也有其歷史淵源,其中又以被動雷達的研發最受到矚目。研發支出預算占比更是位居世界前20名,甚至超過英國和加拿大,顯示政府對於研發的重視,連帶提昇高等教育的投入。根據統計,捷克至今已有5位諾貝爾獎得主,以人口數不到台灣一半的國家而言,其對於高等教育與研發的投入有相當顯著的成就。

總而言之,捷克是一個充滿中世紀歐洲文化魅力的國家,承襲了人類歷史上的必然與偶然,地理上因素造就許多文化上的衝擊與爭執,也因此吸收許多不同文化的內涵,尤其是對於高等教育的重視,展現出傳統與創新交雜而出的獨特魅力。(本文作者為駐捷克代表處科技組)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0年2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