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新北市的久泰資源回收中心,卡車剛從社區運來大批紙容器、再由工人進一步細分,老闆吳基正望著卻心煩,「說真的,紙容器價格低到可憐、重量又輕,賣不了多少,根本不夠工錢!」
近來因應防疫升級,全台餐飲業外帶外送盛行;部分縣市還一度限水,為減少用水,而利用一次性餐具,更讓全台紙容器使用量暴增。
然而在疫情下,回收商作業困難、人力愈加吃緊,中大型業者如久泰,還能應付紙容器。但小型業者、第一線個體回收戶,乾脆不碰這門賠錢生意,寧可將紙容器混入一般垃圾、送入焚化爐,讓整體垃圾量有增無減。
自從5月19日全台疫情三級警戒後,兩個多月,餐飲業頻繁外帶外送,不少業者顧及防疫,拒絕民眾自備容器。大量使用紙容器,儼然成了防疫生活的「必要之惡」,就算有心想實踐環保,也苦無選擇。
「這是我們最擔心的,民眾為了防疫,把以前的環保習慣、概念忘掉。」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謝和霖憂心忡忡說。
從回收數據來看尤其明顯,2020年疫情爆發,光環保署統計的紙容器回收量就高達17萬噸、整整比2019年增加86.8%。這還不含未被正確分類、送入焚化爐的回收黑數。
薄薄的一層塑膠淋膜,過去是紙容器的「必要之惡」,因為若少了它,紙張便難防水防油,也無法具備黏合、封膜等特性,更遑論製成紙容器。
然而,超過一甲子歷史的中華紙漿,耗時5年開發完成的非塑食安用紙《益利》系列產品,如今終於讓紙容器成功「去塑」,箇中關鍵在於鑽研紙纖維配方。
去年7月,中華紙漿董事長黃鯤雄率領華紙總經理黃志成、纖維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陳瑞和、和新川創新總經理黃雅惠等主管,舉辦全紙回收包裝容器的發表會,「益利系列」正式亮相。
貼身守護,提升隱形防禦力
訂《遠見》雜誌一年 +《遠見行動誌》暢讀 15 個月贈 穿戴式負離子空氣清淨機、暢銷好書《造局者》 防禦價4,280 元
訂《遠見》雜誌一年 +《遠見行動誌》暢讀 12 個月 贈 drinkmate氣泡水機 品味價3,180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